为响应国家关于“强化新基建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的号召,推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新基建审计理论与实务创新,广州市内部审计协会值此与焦作市内部审计协会在广州举办“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培训班”之际,联合广州市审计学会成功举办新基建项目审计研讨会,研讨会紧密围绕新基建项目的审计法规依据、软件造价核算、功能点计算、网络数据合规安全、项目绩效等展开深入的交流、探讨。
研讨会首先由联合主办方广州市审计学会会长、广州市审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学士致辞,他指出研讨会紧跟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发展浪潮及趋势,聚焦技术复杂、标准规范欠缺等极具挑战的新基建项目审计,体现了广州“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新精神,对后续开展新基建项目审计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董学士分享了广州市审计局在人工智能赋能审计、大数据分析审计成功实践经验。
焦作市政府投资审计中心主任王茁代表联合主办方焦作市内部审计协会致辞发言,焦作市内部审计协会多年来立足本地,积极推动审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审计人才。面对新基建领域技术迭代快、数据安全要求高等挑战,应加强跨区域协作与专业人才培养,深化审计同仁交流合作、互学互鉴,共同探索审计监督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北京软件造价评估技术创新联盟资深专家廖骏文从软件工程全生命周期视角切入,指出当前软件开发审计普遍存在“开发过程缺乏量化管理导致成本失控”“代码质量难量化评估”等痛点。他提出以功能点分析(FPA)为核心的量化管理模型,促进成本、规模、质量可视化,结合项目场景,构建“需求-功能点-费用”三级映射体系,并演示了基于信息系统合规、经济等方面审查流程。廖骏文强调,软件造价及审计的开展需融合技术标准与财务规则,通过建立动态基准数据库,实现成本预测精度提升。
工信部第五研究所政务服务室主任刘北水聚焦新基建安全风险,结合《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合规要求。以智慧交通、政务云平台为例,剖析数据跨境流动、供应链安全等审计盲区,提出构建“等保2.0+密码应用”双轨验证机制,并建议审计中嵌入攻防演练与渗透测试,实现“合规性审查”向“实战化防护能力评估”升级。刘北水特别指出,新基建项目须将安全审计前置至设计阶段,避免后期整改成本激增。
广东省数字政务协会副秘书长郑炯结合地方实践,分析政务信息化项目造价审核经验,重点审核工作量、成本合理性及标准符合性,讲解软件开发服务采用功能点估算法面临一些问题和解决思路,同时,介绍了协会在创新服务成本度量方面的经验,发布全国首部《无人机政务应用视频图像服务成本度量规范》等团体标准,并正式实施,对9类无人机服务明确采集标准、质量指标及参考价格,填补政务新型技术服务成本核算空白,通过标准化预算编制体系,推动政务信息化建设从"粗放扩张"向"精准管控"转型,为深化"数字政府"改革、提升财政资金效能提供有力支撑,目前相关标准已在全省各级单位全面推行,助力打造透明、高效的数字治理新生态。
北京中宣盛育工程咨询公司副总经理陈晟立足新基建审计项目管理全流程,提出“立项决策-建设实施-运营验收-后评价”四节点穿透式审计框架。在立项阶段,他建议重点审查技术路线可行性与投资估算科学性,避免“可研报告流于形式”;建设阶段,需关注合同变更、隐蔽工程等高风险领域,利用BIM技术实现工程量可视化追溯;运营验收环节强调绩效目标达成度与可持续运营能力评估;后评价阶段则需构建“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指标体系。陈晟还分享了某数据中心项目审计案例,揭示设计冗余、算力利用率不足等典型问题,为行业敲响警钟。
本次研讨会以新基建审计痛点为导向,通过跨界对话与案例剖析碰撞,为破解“技术黑箱”“标准缺失”“绩效难量化”等难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为后续广泛开展新基建项目审计指明了方向。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新基建审计需跳出传统财务合规框架,深度融合技术审计、安全审计与绩效审计,构建“标准先行、数据驱动、人机协同”的新型审计范式。研讨会由广州市内部审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国军主持,广州市审计局相关科室负责人、焦作市审计局相关领导、焦作市内部审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侯利红及北京、广州、焦作、中山等各地60余名业内专业人士参与交流研讨活动。